close

 

如果你經常看很多的電影、小說、漫畫,那麼大概會知道一個奇妙的結論。

那就是在故事中有些話絕對不該說,說了你大概幾個鏡頭之後就該死了。

譬如說在戰場上,出征的士兵會拿出照片跟身邊的同袍說:「你看,這照片就是我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戀人,等我打贏這場戰爭回國就要跟她結婚了!」

正準備出發去辦案的警探會一邊擦著槍,一邊跟身邊的同伴講:「你看,這是我最喜歡的峇里島別墅,這個案子結束之後我就要退休去那邊享清福了。」

幾個鏡頭之後,士兵大概會被眾多敵人包圍,睜大著眼睛,手中握著青梅竹馬的照片倒在血泊之中。

幾段對話之後,警探多半會為了拯救剛來的菜鳥,挺身而出擋了一顆子彈,最後中彈倒地,在漸漸閉上的眼中看到一陣光亮,光亮中彷彿就是那棟在陽光下、沙灘旁的別墅。

我有很多朋友超愛整理這類型的對白,每次在戲院裡面看到有人講出這類對白就會高興地科科笑。

不過,等一等,這類對白雖然聽起來有點好笑,但為什麼如此熟悉呢?在我們的現實人生中,是不是我們自己一邊笑著這些對白的無奈感,卻如同被命運控制一般不停說出這些關鍵字句?

兒子我下次就帶你去兒童樂園玩。

等到我賺了足夠多的錢我就要出國留學追求夢想了。

等我存夠錢買房子的時候我就要跟女友結婚了。

等我考試全班第一名我就要跟我同學告白。

是啊,我當然知道就算你每天把這些話掛在嘴邊,你也不見得會這樣死掉。

因為會死掉的是你的夢想。你的夢想會因為你一次又一次的拖延而就這麼離你而去。

等到你有空的時候,兒子已經長大不想跟你去玩了。等到你賺了足夠多的錢,你就年紀太大不敢出國了。等到你存夠錢買房子之後你的女友已經等不下去先離開了。等到你考了第一名之後你同學可能都轉學了。

如果你也覺得這些話不該說,那麼為什麼你每天都把這些話掛在嘴邊?

下一次,當你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,記得改問自己另外一段話:「如果不是現在,那還能是什麼時候?如果不是我,那還會有誰?」單純只是看了《練習曲》海報上的兩句話,「有些事情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。」而感嘆不已是不夠的,你得要活出這樣的人生才行啊!

If not now, then when?

If not me, then who?

——猶太宗教長老Hillel

 

【聯合報朱學恒】2011/07/04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